top of page
3-13.png
金針山
​故事

About daylily mountains

金針山曾經的輝煌,帶動南迴經濟的重要農作物,成為無可取代的存在。

That’s how the story begin...

早在日據時代末期,台東的太麻里一帶並未有任何的開發以及人煙,而是在日本政府統治後期由日人發現在台東中南部的太麻里山區,因土地肥沃,而且氣候非常適宜種植藥草,而開始由知本現在的藥山往南開墾,約兩千多甲的藥草研究中心”馬利霧規那園農場”,用於開發太平洋戰爭時,他們需要的傷病用藥。

 

而後,日本戰敗投降,此處區域就暫時沒有任何的動靜,除了少部分遷台來到此地的漢人,開始開墾內部的樟木及其它種建築木材,而此處兩千多甲的農場,也歸於國民政府手上,是一直到了政府遷台之後,前總統蔣中正先生直屬部下秦毅夫少將先後跟蔣前總統,請求此地的耕作權,並召集了部分一起遷台的軍人,共同開發此處,秦毅夫少將也將此處命名為”福澤農場”。

 

剛開始,由於利潤及管理都方便,大部分土地都用來種植蔬菜以及原有的樟木,而真正的金針山文化,則是從民國五十年時開始....

 

位於嘉義梅山以及奮起湖的農民,因為當地的產值及種植收益不佳,而開始探詢此處的環境及狀況,並且由奮起湖蔡家帶頭與先來到此處的梅山李家,開始開墾跟秦毅夫少將兒子投資下的18甲地,並且種植金針。

 

在兩家人起勢尚佳的同時,台灣中部發生87水災,是台灣歷史上非常嚴重的天然災害,而因此從嘉義招集了一批無法繼續在原有地耕作的人,往台東來尋找新的生機,並且從台東太麻里開始,往上尋找可以種植金針的地點,由陳家領頭的這群人因此輾轉到了花蓮富里的赤柯山,發現此地跟金針山一樣非常適合種植金針,從而開始種植金針。

 

因為赤柯山的興盛,嘉義有許多農民紛紛聽到原來台東還有大片尚未開發的土地,而使部分的農民,慢慢由赤柯山往上開墾至六十石山,而造就了現在台灣金針產銷量最大的盛況,還有人往更森山更高處的地方開發,而有了高寮以及當歸坪的金針田(就是現在台東縣長濱鄉的南北溪,因為都是從嘉義來的,當地人即稱此處為小嘉義),當時的種植方法(現在依舊有少部分農民沿用),是利用開花後的含有花苞的梗,剪下並直接插枝在土里一支含苞梗可以分成四隻花梗,就這樣慢慢延伸下去。從最開始的土地,一直往後到現在的金針山,總共種植了283公頃。

 

金針山的海拔落差大、地貌多樣,移民們利用這一特點轉而開始栽種其他作物:茶、薑、高麗菜、苦茶、枇杷、愛玉……等,增加了金針山的物種多樣性,配合當時政府推行之『富麗農川』計畫,金針山多處商家轉變為休閒觀光農業,開始經營民宿、或建造露營地,逐漸轉變成現在大家所知的金針山。

3-23.png
bottom of page